
工作职责:
1.【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向】
围绕生物磁场测量与信息处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开展研究,攻关生物磁信号的降噪分离和辨识、高精度磁源定位、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基于极弱磁成像的疾病诊断等关键技术,支撑功能信息极弱磁医学成像设备、功能信息一体化成像设备等高端医疗装备和相关软件的研制。
【专业要求】
具备扎实的信号处理或生物电磁信号成像等理论基础,具有心电/心磁、脑电/脑磁等数据分析与疾病诊断研究经验者优先。
2.【零磁医学临床研究方向】
利用极弱磁功能信息成像等技术,研究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方法,构建人体功能信息学体系,应用于疾病临床诊疗。
【专业要求】
具备临床医学知识,有心内科、神经内科、精神科等科室的临床工作或研究经验者优先。
3.【零磁医学基础研究方向】
1. 基础医学研究:利用高性能磁屏蔽、极弱磁成像等技术,通过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研究零磁环境下细胞、组织等的功能信息变化,探索生命活动中磁现象的本质规律及磁场对生物体作用的内在机理,发展生物磁学。
2. 临床基础研究:开展零磁医学临床基础研究,研究极弱磁成像与核素显像等其它功能成像手段的关联,揭示人体功能信息变化规律,建立人体功能信息学理论,支撑零磁医学临床研究与应用。
【专业要求】
具备基础医学研究或临床基础研究相关的实验经验或研究经历,有生物磁研究经验者优先。
4.【量子传感与智能传感技术研究方向】
聚焦微小尺度下原子态的操控与探测,针对芯片化量子传感器的特殊需求,开展芯片量子传感器集成测试、芯片量子传感核心器件研究,突破一系列窄谱激光光源、原子源与碱金属气室与微纳光机电与光电子技术中的关键核心器部件,攻克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在设计、制造、封装、集成、测试中涉及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完成基于微纳集成技术的量子精密测量传感器研制,引领芯片化量子传感器技术研究。
【专业要求】仪器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封装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5.【量子科学装置与仪器工程研究方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任务。重点开展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装置、超高灵敏惯性测量装置、高精度原子自旋陀螺装置、超高灵敏计量原子磁强计等科学装置与仪器研究,包括磁光操控原子自旋机理及技术、低噪声磁屏蔽技术、近零极微振动抑制技术、高精度自旋检测技术、光子压缩检测机理及技术、窄线宽高性能激光器、抗弛豫碱金属气室、精密闭环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挑战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灵敏度纪录,助力基础物理学、生命科学和极弱磁性物质分析等前沿命题研究,鼓励探索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支持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创性探索和突破,产生从“0”到“1”的原创性科学新发现,进一步支撑弱磁计量测试、高精度惯性导航领域的发展,培养量子精密测量领域高端人才。
【专业要求】仪器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及自动化
6.【大型磁屏蔽结构研究方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新一代大型“零磁”空间研发平台,并持续对其进行技术升级与性能提升,使我国磁屏蔽技术保持国际领先优势,为生命科学及医学等领域提供极弱磁场和极微振动等极端环境。重点开展大型零磁空间磁屏蔽技术、大型零磁空间结构与工程隔振技术、大设施工艺系统集成与测试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将建成国际一流、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与合作基地。
【专业要求】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智能制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任职资格:
1.具有博士学位;
2.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4.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5.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